初秋的苏州大学,依然绿树成荫,偶尔点缀着几棵火红的枫树,衬托着一面面红墙,显得格外端庄而宁静。8月27、28日,2016年中国生命关怀协会人文护理理论学组会议与《中美优质护理与护患沟通高层次学术研讨班》在苏州大学内召开。
出席会议的有中国生命关怀协会人文护理专业委员会潘绍山主委,理论学组组长、苏州大学护理学院院长李惠玲,理论学组副组长、第四军医大学护理学院教研室主任张银玲,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护理部副主任胡德英,河南省人文护理学组组长和省人民医院护理部张红梅主任,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护理部副主任蔡鹏等常委及部分学组成员,会议还邀请了台湾医学哲学专家江明洲参加。
会议由学组组长李惠玲院长主持,她首先讲述了此次会议的筹备过程,适逢院校暑假,为了确保会议顺利召开,另发通知让全体组员免费参加学组会议,会议主题是围绕学组“十三.五”规划和学组“人文护理理论建构”的研究课题充分研讨。与会成员在组长李惠玲的带领下,围绕要求的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李院长谈了构建理论的初步设想,即借助中国传统文化——儒家、道家、佛家思想,将“大爱、真诚、崇善、至美”的人文精神贯穿在护理实践中,构建“心中有人的护理”,要培养护士用心感知生命,学会用最低成本、最快速便捷的方法解决病人问题。理论一定要接地气,最好是白皮书,护士看得懂,能照着做。张银玲副组长指出,要构建人文护理理论,首先应找出理论的核心要素。胡德英常委分享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在临床实践中以华生关怀理论十个要素为指引,对护士和患者实施关怀的经验,并提出理论应是指导实践的,如何在临床中应用理论是关键,我们要从国学和西方理论中找到根据,从而构建起核心、公认的人文护理理论。其他常委和委员就“如何开展人文护理教学与培训”、“如何在临床实践中开展人文护理”以及“如何落实《护士伦理准则》”等介绍了经验和做法,张红梅常委提到“没有关爱的护士,就没有关爱的病人”,护理管理者尤其要重视对护士的人文关怀,实施关怀管理、关怀教育,使护士和患者都满意。蔡鹏常委指出:加强人文护理特别要重视对护士开展沟通等人文隐形课程的培训,并做好院校与医院的衔接。河南郑州市人民医院郭舒婕委员则介绍了她们医院让《护士伦理准则》人人熟记并逐条逐项落实的具体做法。
潘主委主要从“近期任务、远期目标、展望与梦想、希望与要求”四个方面做了重要讲话。她提出理论学组近期主要完成三项任务:一是要按照总会有关领导、专家的指示全面执行、落实、创新专委会关于《护士伦理准则》的系列工作,尽快在实践中执行、抓好落实;二是要关注《护士伦理准则》进展,不断提出修改完善意见,确保《护士伦理准则》与时俱进;三是要求理论学组牵头和各学组合作,制定由“中国生命关怀协会”和“国家高等教育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联合授牌的“人文护理示范培训(教育)基地”和“优秀个人”的准入条件申报、评选和表彰方法等。
而理论学组的远期目标:她指出,应从学科大概念上开展学术研究,探讨护理人文学、人文护理学概念、研究范畴、理论框架、实用技能和实践应用、研究方法、成果表达等,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文护理学科创新体系。在构建理论框架时尤其要关注当前医学科学讨论的热点与难点,吸取古今中外特别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精髓,真正体现“中国特色”。她还强调,对委员不能千篇一律要求,应结合委员所在单位的实际情况和具体条件,尽可能与本职工作结合起来,个人、单位或团队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人文护理的专题研究,如临床护理行为与人文关怀、护士专业形象、人文素养、人文护理理论与技能构建与规范化培训、当代护理人文精神构建等,在人文护理教育、临床、管理、研究中实现多赢。希望今后将年会举办成高质量的人文护理专题讲坛、编写出人文护理丛书、建立人文护理专项基金。潘主委对理论学组提出了三点要求:一要抓住机遇,不辱使命,敢于担当;二要作风扎实,真抓实干,执行力强;三要珍惜平台,追求卓越,打造精英。她强调只要大家不忘初心,坚持不懈,不断创新,追求卓越,在执行为民众谋福祉的使命中也一定能完成自我升华。
最后,李惠玲组长在总结中高度肯定了本次学组会议目的、意义,为理论学组顺利开展下一步工作明晰了目标和方向。